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,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,由于木匠技艺比较复杂,所以在民间一直被称为五大匠(木匠、泥水匠、铁匠、石匠、苫匠)之首。
坐落于东营市广饶县,李鹊镇前艾家村世代传承着木笼屉、木箩木作手艺,传承历史已有百年之余,曾是名噪一时的“木匠村”。如今,随着时代的发展,木作手艺逐渐式微,木笼屉、木箩制作坚持传承至今的也仅剩艾建光一家了。
走进艾建光的家中,嗡嗡的机器声,艾建光正低头忙着打磨木片,家中的一景一物,无论是木质茶几、沙发,还是一条一捋精雕细琢的木笼屉,都颇具有“木匠”特色,飘荡着一阵阵木香。
艾建光是木笼屉、木箩制作工艺第五代传承人,家族内世代以木匠、竹木笼屉、木箩工艺为生,已传承百年。他所掌握的木笼屉、木箩制作技艺,以南方的精细、北方的大气和家庭艺训:“做精品、不偷工、不减料”的艺德相结合,坚持传统,技法精湛、独树一帜。
木笼屉、木箩制作过程尤为复杂,从选材、制作壁板坯开始,然后再经过刨削侧缝、装篐、上内篐、固定榫卯、上箩底、标注型号,近20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,一个木箩便要花费两到三小时才能完成。“五十年前的农村,还没有机面房,都是用传统的方法把粮食用驴拉石磨或者人工推磨碾压。磨出来后麸皮和面粉混在一起,要用箩筛一遍遍地筛出来,经过多次的碾压、箩面才能加工成面粉。”艾建光告诉记者,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吃饭离不开木箩,为了营生、养家糊口,艾建光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木箩这门手艺,一直做到现在。
如今,随着各式各样的铝制笼屉的不断产生,木质笼屉面对巨大市场的冲击,却依旧能在“夹缝”中熠熠生辉,在被生活反复淘洗旧日色彩的同时,许多留恋木质笼屉蒸出的馒头挺实、不塌水,有粮食容于自然纯正味道的人们仍在使用着旧式笼屉,深受人们的喜欢,更有许多顾客登门讨买木笼屉,有的为了蒸馒头,有的为了晾药材,各行各业用途广泛,因此,艾建光也会一有时间便在家中制作木箩,一天能做四五个,坐在家里就能卖完了。
虽然时代在变,受众在变,但艾建光“木匠”的初心从未改变,近百年传承至今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艾建光依旧紧紧握住手中的木条,将木箩非遗文化传递给其他人,将木箩制作技艺传授给感兴趣的人,在坚守中不断传承。